小胖的莫名世界 ~左想右想 什么都别想~: October 2008
23 October 2008
¡¸ dancing away 21:48 ¡¹



无情!残酷!

因为7月增订了台湾有线电视频道Channel V,开始了平日晚上收看《模范棒棒堂》的习惯。

猜想一些人会笑说,这种年轻人节目,我这个年纪还看。但这个节目确实蛮有趣的,否则才懒得理会。

基本上来说,这也只不过是一个才艺选秀加综艺的节目,但胜就胜在选拔期够长,第一系列节目的“底迪”熬了两年才“毕业”,中间经历了七场淘汰赛,有一定的可看性。没有三两把刷子,要留下非易事。昨天晚上播出第二系列的第一场淘汰赛,在节目中表现不够亮眼的三个底迪(包括帅哥)被淘汰出局,低着头失望地离开摄影棚。

老实说,作为观众,只从电视荧光屏上认识这些底迪,对他们的了解建构在才艺表现和谈吐上,完全算不上深刻认识。但看着他们被刷掉,还是有些些为他们感到难过。

无情!残酷!心中立刻浮现这些形容词。

但这也再次证明了台湾娱乐圈之所以蓬勃及吸引人,就是因为它够无情和残酷,才能去芜存菁。转回头看看新加坡的娱乐圈,感觉像一滩死水,或许因为这里不够无情、不够残酷。



0 comment

20 October 2008
¡¸ dancing away 11:05 ¡¹



拔河……

还好写林忆莲演唱会报道的不是我。换作是我,很头痛。

从音乐性的角度来看,林忆莲上星期六晚上在新加坡办的演唱会很成功,音乐类型丰富、不单调。喜欢重编熟悉歌曲所制造的精彩,尤其是《情人的眼泪》。

从演出实力来看,满意度百分百,林忆莲当晚的状态不只好,而且很稳定。

从熟悉她歌曲的歌迷角度来看,曲目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歌曲,新鲜度非常高。

但如果站在一般演唱会观众的角度来分析,这场演唱会很有遗憾——没有本地观众熟悉的《听说爱情回来过》、《纸飞机》,也没有林忆莲早期大hit、动感十足的粤语经典歌曲。

要是我,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到底应该迎合观众,又或者是坚持自己的创新理念,向来都是一些歌手办演唱会时的无奈拔河,不论靠向哪一边都吃力不讨好,总有观众喜欢、有人不爱。

喜欢林忆莲的作品多年,并非只因为她的唱腔独具魅力,也因为欣赏她对音乐理念的态度。不断尝试、不断突破,或许未必每一回都博得满堂喝彩,但真正喜欢她的歌迷是快乐的。

前晚,我看见了林忆莲的努力、听见了她的实力、感觉到了她的诚意。或许我是一个不太一样的观众,我期待每场演唱会能有不同的惊喜,而不是希望花钱买票换来熟悉的一成不变。

虽然没有我超爱的《再见悲哀》、《寂寞流星群》、《不必在乎我是谁》、《诱惑的街》、《远走高飞》、《春雨》等,但仍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场。人生本来就不完美,又怎能期待一场演唱会能毫无遗憾?



0 comment

18 October 2008
¡¸ dancing away 09:24 ¡¹



超定力……

到银行去,真的是需要定力,只要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因为贪念诱惑而把钱丢进滚滚黄河水中,再也看不见。有时不能不去银行,一点也不喜欢。

在排队的当儿,就已经会有银行职员上前来推销投资产品。去过不同的分行,发现通常都会有一两个负责打游击战的银行职员,不管是谁,他们都费劲游说一番。偏偏在人龙中动弹不得,不听他们说几句也不行。

到了到柜台办理原本要办的手续,轮到银行出纳员出招。或许她们也不愿意,但得尽到工作责任,再向客户大力推销投资产品。怪不得银行的人龙越来越长,原本两三分钟能完成的手续,加上出纳员的大篇推销说词,过程被无限延长。

走出银行大门呼吸一口温暖的空气,仿佛像是少林弟子学艺后要下山前闯了十八铜人阵。

同事MW说,她和父亲对母亲下了一道禁令,不准她再一个人到银行去,因为母亲已经两次被游说把储蓄投入投资计划,而又根本不清楚计划内容。敢肯定地说,像这样的情况每天不知道上演多少回。

据我在银行排队时的观察,发现中老年人特别容易中招,一些人在人龙中被银行职员盯上,才游说了几句,就到一旁的桌椅办手续做投资,不必再花时间排队。说穿了,都是所谓的高回报率在作怪,抵挡不住诱惑的人很容易就“踏进圈套”里,这一回Lehman Brothers的mni-bonds引发种种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每次听银行职员说投资计划的回报率比做定期存款或一般的储蓄计划好,老实说很难不动心。但因为对投资不甚了解,所以看到宣传册子中声称的7%、8%,甚至超过百分十多二十的回报率,都尽量保持冷静,反问自己这样的数字是否有可能。

过后再问问自己,要是钱赔了,是否能够承受这种“打击”。要是亏一点应该还ok,反正投资就有风险,但夹带高回报率而来的绝对不可能是低风险,一想到这一点就打退堂鼓。

同意MW的观点,银行和金融机构推销投资产品时必须负责任,有关的政府监管机构也有责任确保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推销手法正当。也同意同事YT说的,任何人都必须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赔了钱可以辩称是受误导,但毕竟决定是自己做的,不能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到银行办理手续都得战战兢兢、提高警惕,累人。实在怀念往日运作单纯的银行。



0 comment

05 October 2008
¡¸ dancing away 19:30 ¡¹



活着……

早报同事ZW到台湾才三星期,就遇到三个台风,从刊登在报章上的小品中能感觉出她的兴奋。据她形容,在强大的风雨中冲过马路并不简单:要是不冲,难道永远站在风雨中;要是不顾一切地冲,又未必能安全抵达马路另一边。

对长久生活在阳光岛屿的人来说,台风天真的是新鲜且刺激。喜欢她那句“这些切身的未知,刺激了感官,让思绪迷糊的我,感觉到还活着的解脱”。

是的,在一个地方太久,即使地方再好,心也会因为习惯而渐渐麻木,忘记了生活是怎么一回事。自己不想这样丧失了感觉,但有些事情不容易控制。

每次出国,即使再短暂、即使目的地未必是世上最美丽(有时是公干而得到一些旅客未必去的地方),但都让我兴奋无比。

不论是在气温46摄氏度的拉斯维加斯(Las Vegas)大街上边逛边看、在毛里裘斯(Mauritius)的夕阳海滩上骑马、在东京的戏院里看原装日本电影、在北海道泡温泉、在台北逛书局,又或是在波斯湾海上的军舰上忍受寒风吹袭、在海啸灾区目睹大自然的破坏力、在较落后的印尼巨港(Pelambang)过简单生活,都让人有实实在在活着的感觉。

有时或许不是国外的活动有多么吸引人,而单纯地只是因为在一个不同的空间里,不得不“强迫”自己去感受周围,心灵和感官神经即使麻木了再久,也不得不活过来。那种脉搏跳动的舒畅感,只有一个“爽”字可以形容。



0 comment

04 October 2008
¡¸ dancing away 00:59 ¡¹



轮到我……

以往有要好的同事离职,会在部落格上写帖子,抒发自己心中的难过。终于轮到自己,反而很难写些什么。

离开的念头,酝酿了三年。两年多前因为调职,有机会参与《我报》从零开始的工程,一步一步向前、一点一点努力,看着这个婴儿诞生,从中学习到很多。没想到,压抑在心深处的不安始终还是爆发出来了。

一年来,突然觉得自己活得很没有方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自己。那种感觉很难受,胸口仿佛一直被什么压着,很窒息。

一直在想该怎么办,一直在想,一直在想。直到大约两三个月前的一个消息传出之后,终于帮助我下定决心出走。

这几天来,不断重复回答一些同事的相同问题。当中不少人应该没料到我会离职,因为他们知道我是喜欢新闻工作的,所以讶异。比较要好的同事朋友知道我这些日子以来都在犹豫,所以并不惊讶。

在现阶段,我需要改变、需要寻找一个方向,让自己能在一个轨道上运转,而不是茫无目的地游荡。以后会怎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眼前的一步是什么。以后会如何,只能留给时间来解答。

要做出决定,真的很困难,因为舍不得许多许多朋友。一早就知道会很困难,但没想到递信的那一刻会如此难受,眼泪不听使唤地流得乱七八糟,在上司面前很丢脸。这是决定出走以来,第三度掉泪。

第一次,是签署新雇主的聘约之后的那个晚上。当时从外头回家,天空下着雨,呆呆地站在雨中哭泣。就像流行歌曲的歌词写道:雨水和眼泪混在一块儿,分也分不清楚。

第二次,是送HH出国深造的那个晚上。在前往机场的德士上,坐在后座的我暗暗垂泪。与HH是同一天进入报馆的,八年多来建立起了很要好的感情,想到我们以后少了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说不难过才怪。

在countdown了,但是没有任何一点兴奋,因为毕竟不是抱着怨恨离去。



3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