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的莫名世界 ~左想右想 什么都别想~: August 2007
29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12:09 ¡¹



Breathe......

In a little more than an hour, I am finally flying out of this small island,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the last trip last August.

Have been going through a really rough patch for quite some time now, hope this short escapade will be able to instill some freshness in life. Living in this city can really wear one down, we all need a breather every now and then.

When's your turn, my friend?



1 comment

28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13:21 ¡¹



走的走……

香港传出消息,指大美女钟楚红的丈夫朱家鼎因为癌症,上星期五在医院逝世。消息还没获得家人证实。消息应该不假,据传媒报道,香港殡仪馆已经挂出朱家鼎后天举殡的牌子。

老天总爱作弄人,棒打鸳鸯似乎是拿手好戏。

不知怎么的,人都在最爱的人、事、物已不存在时,才格外珍惜逝去的美好。当那人经常在面前晃来晃去的时候,却没有懂得抓紧机会;当一切成云烟时,才怨才叹。



0 comment

25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10:02 ¡¹



孤身飞行……

台湾的旅程临时宣告破局,邀请机构以“不可预见的原因”为由,表示日后再改发邀请。不可预见?我好像早就预料到这样的情况会发生。这一突变严重打乱假期安排,落得无处可去。

不甘心假期就这样泡汤,赶紧到专办廉价旅游配套的旅行社去,看有什么地点适合临时动身出发。原本想到泰国的普吉岛散散心,因为采访海啸灾难而对这个地方相当熟悉,不会有人在异乡的压力。

但旅行社职员建议我到曼谷去,而且曼谷还是他唯一的建议,因为一个人旅游,其他地点的机票和酒店住宿都没有特价配套,只有去曼谷最划算。虽然了解商家做生意旨在赚钱,但总难免有一种“单身者被歧视”的不满。

想约已婚的老友今天见面,他竟然笑着建议我参加社交促进组为单身者举办的活动,可以打发打发时间。

单身者注定被社会“惩罚”?

找个人谈恋爱,然后结婚,听起来好像不错,但也不无问题。同事MW刚写了一篇有关年轻人买房子结婚的评论(见8月24日的《我报》),点出了新加坡年轻男女结婚的困扰,读了之后不由得不叹息。

单身也好,想结婚也好,各有各烦恼。



8 comment

24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11:36 ¡¹



又是ERP……

交通部(MOT)的宣布,令人沮丧。又延长收费时段,又增设更多闸门来收取过路费,说是因为某些路段交通流量太高,要更有效地舒缓交通。作为一个非驾车者,我都忍不住要摇头了。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搞不懂,ERP到底真的有效吗?这么多年了,那些塞车的路段还是在塞车,提高ERP收费或增设ERP闸门都没有多大帮助。

路上的车辆明明就已经很多很多,要解决交通阻塞问题,不是应该直接从这方面来着手吗?肯定的是,新加坡地小,不可能不断建造公路来容纳车辆,而ERP制度又没奏效。如果不想办法减少车辆的数目,还能怎样?

有关当局向来的解释:如果把用车证(COE)的配额调至负增长,就无法满足国人拥车的欲望。

这是我一直很不能理解的解释。明知道有问题,却不以最有效的方式来打击问题,说什么都是假的。在其他问题上,政府也会这么顺从人民的意愿?难道国家有一天出现更大的问题时,政府还能以如此“纵容”国人?

看在许多人眼里,持续发放COE来增加公路上的车辆,然后再不断扩大ERP网络和调高ERP收费,不过是在为国库进账。许多要驾车的人是无视过路费的存在的,嘴上虽然埋怨,但还是心甘情愿掏钱包。最终的赢家是谁呢?

要舒缓公路拥挤的交通,最基本的关键在于公共交通网络必须完善,包括地铁、巴士和德士。这或许需要一点时间,但更需要有关当局的大刀阔斧。

很担心会有这么一天,全岛变成了一个大型ERP网络,但该解决的交通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0 comment

23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23:08 ¡¹



批评……

话说《联合早报》台湾特约记者专访谢长廷的新闻里出现了“孰谁”这一用词,过两天就有人在一个台湾部落格中数落这名特约记者和《联合早报》,说这么明显的错误也能通过记者和编辑一关关的审查。

批评的关键在于“孰”和“谁”的字义相同,批评者显然“不齿”这样的叠词用法。

有想法就表达,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但如果没有把功课做好就无矢放的,只会落人笑柄。

华文报集团有定期“出版”名为《编采》的文字集,用意在于找出平时出版出现的文字问题,然后加以研究、讨论或讲解。这一期,“孰谁”上榜了,不是指责这样的用法错了,而是找出了典籍来说明“孰谁”其实是可当成“何人”用,并不是文法错误,让新闻工作者能从中学习。

写部落格的那名批评者如果知道“孰谁”的由来,不知作何感想?会否汗颜?

再说,了解新闻作业的人都应该知道,每天的出版都是冲线作业,记者和编辑尽可能做到最好,把错误剔除掉,但基于作业的实际运作,不可能有时间来校对几十遍。

只有不懂得新闻作业的人,才会误以为报纸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中国、台湾、香港,或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种语文的报章,都不会是完美的,没有一家报社会敢许下这样的承诺。错误的东西永远都是错的,它不会改变,但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本质,也就是说它是不是一个genuine mistake。




0 comment

22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00:03 ¡¹



光环很亮的星光……

台湾中视和华研唱片捧出来的“星光帮”在台湾真的很红很红,《超级星光大道》节目本身也非常好看。难得放假,想好好休息,但这个节目一看就欲罢不能,害我追看得好不辛苦。

为什么节目这么好?在我看来,原因很简单,除了制作人紧捉住了观众的情绪,主要还是因为地大人才多,为节目的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前部分的淘汰赛,参赛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但一旦进入复赛,情况就很不一样,个个十八般武艺,而且还是真正武艺高超的那一挂,表演叫人看傻眼、歌曲让人听出耳油。

节目还找来专门为大牌巨星打理门面的台湾顶尖造型师、发型师、化妆师来为入围参赛者打造造型,化腐朽为神奇,让人感觉到诚意十足。

评判团更不用说了,同样个个超大牌,有资深媒体人、超级红星、著名歌手、杰出的唱片制作人和词曲创作人,要闯关晋级还真有点像在闯少林寺的十八铜人巷。

很意外的,不少参赛者特别会选歌,选唱了一些较冷门但非常好表现出个人特色的动听歌曲,为节目大大加分。如果观众来来去去都在听一些时下流行曲,可是会闷得抽筋的。我很喜欢的《走钢索的人》(李泉)、《你是我的眼》(萧煌奇)、《安全感》(王力宏)和《脚踏车》(王识贤)等,都出现在节目里,着实有点意外。

印象深刻的参赛者,除了是非多多的风云人物杨宗纬,还有创作才子刘明峰、看起来呆呆的安伯政,以及只有13岁但歌唱得不输大人的谢震廷,一边看节目一直期待他们出场献艺。

新加坡地小人少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加上一台独大,似乎不大理会观众的批评,想找个好的本地电视节目真是越来越难。可悲啊。叹~~~




1 comment

21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08:59 ¡¹



几率……

如无意外,下星期要飞台湾了,搭的是台湾中华航空。

昨天在健身中心运动时隐约看见电视新闻画面,机尾上画有梅花图案的客机在机场跑道上爆炸燃烧,赶紧走近电视看清楚,果然是中华航空。画面很震撼、相当吓人。

若说没有半点害怕,是骗人的。有谁会不担心历史会在自己身上重演?

但统计学家说过,因为客机失事而丢命的几率,比在马路上发生交通意外而死亡的可能性还要低。自己以前也是读数学的,也学过统计学,应该相信科学计算的。

还是确保买好旅游保险算了。



1 comment

19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15:55 ¡¹



读什么?

北京九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其中一项改变是以金庸的《雪山飞狐》替掉鲁迅的《阿Q正传》,引发争议是意料中事。

这让我想起早前新加坡教育部宣布以《雪山飞狐》取代《红楼梦》,也出现类似情况。卫道者vs改革派,两方人马各执一词,辩论主要围绕着哪一部小说的艺术成就比较高、哪一部比较适合学生学习。

《红楼梦》的确是一部艺术成就非常高的小说,故事有其复杂之处,善与恶各有深刻的描绘。如果真的读得懂,《红楼梦》是一部可以让人废寝忘食的作品,一点也不输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

但从现实层面来说,本地学校并非很适合教授《红楼梦》。不是说师资不好,但有多少位教师敢说自己很懂得《红楼梦》呢?正因为这部小说深奥,才不应该草草讲解。

以前在初级学院念《红楼梦》前40回时,真的是讨厌透了这部小说,感觉就像是老太婆的缠脚布,又长又臭,兼催眠效用一流。

大学念荣誉班时,“迫于无奈”选了《红楼梦》这一门课,出乎意料之外,竟成为我大学四年其中一门最喜爱、最难忘的课。老师带领着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剖析这部小说,比方说从建筑学或从哲学的观点来研究《红楼梦》,让人大开眼界。感觉像是武功高手为徒弟打通了七经八脉。

初院和中学教师能有这样的功力吗?一些人或许有,但毕竟不会是大多数。如果只是按本教课,还不如别糟蹋这部文学巨作,否则只会让更多学生打从心里不喜欢自己在念的东西。

再加上本地学生的中文水平普遍不如以前的学生,而且初院生、中学生的年纪还小,《红楼梦》不会是他们的“那盘菜”。相反的,武侠小说相对没有那么严肃,而且故事较容易理解,我倒认为适合学生来研究学习。这并不意味武侠小说就不如古典小说,只不过是不同人在不同年纪所能接受的东西会有不同。

放大来看,并不是谁取代谁。

我也是金庸大师的书迷,不过《雪山飞狐》并非我的心头最爱。如果课文换成《天龙八部》、《神雕侠侣》或《倚天屠龙记》,效果会如何呢? :p



0 comment

18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12:09 ¡¹



倒霉的假期……

好几次清年假想要出国走走,都最后一刻莫名其妙地出问题。

记得上一回原本想到泰国曼谷,结果发生政变,在情势还没有明朗之前,不敢贸然到那里。假期泡汤了。

看来这次又历史重演。可恶的圣帕台风把台湾吹得一团乱糟糟。

电视新闻画面显示,海上风浪大作、风雨不断、店家的玻璃窗被吹得爆裂一地、人在大街上被风刮得站不住、电单车无法直线驾驶、街道上的树木东歪西倒、大楼天台上的储水箱被狂风吹得掉落到楼下地面、桥梁被大水淹没、沿路1km的电线杆全都倒下、西瓜园变成了一片汪洋。

从画面上看见去年到过的南投县清境风景观光区,只有“糟糕”可以形容,当时入住的清境农场不知道现在是什么一个模样了。

去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人在台中的大坑农场,记得那个晚上的夜空满是烟花,好不浪漫。明天又是乞巧节了,猜想大坑农场的天空只有无情的雨。




0 comment

16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23:55 ¡¹



唱歌……

今天的工作任务是负责处理国际新闻,以及唱歌?

的确是唱歌。公司今天捐款给慈善团体,数家报章被点名派出代表在支票移交仪式上献唱。我被XD拉去,连同JW和XS组团唱已故歌手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

这个时期是新闻室清年假的高峰期,人力吃紧,大家都忙,很难凑齐人来练唱。彩排了两次,人同样也不齐。说实在,心情是紧张的。XD、JW和XS之前有过一次合唱的表演经验,但我没和他们一起表演过,不知道默契如何。

正式表演之前,坐在观众群中,拼命告诉自己放轻松,做是做到了,但一上台就破功,心开始跳得相当快。找不到其他词来形容,就只有“紧张”。

由于场地的音响系统不佳,预录的背景鼓声听得不是很清楚,吉他的节拍慢了半拍,唱的不是很准。等到节拍问题解决了,还是有问题。

应付完了独唱部分,副歌部分得唱合音。一回两回三回都OK,但才一下分心,其中一句的尾音低了一个semitone,听起来不是很和谐。说穿了就是走音,不知道观众有否察觉到?又或着根本没人理会我们在唱些什么?

实在是懊恼,没有表现得十全十美。是一种遗憾。



2 comment

15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23:54 ¡¹



法案……

昨天一大早出席了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MCYS)草拟“心智能力法案”(Mental Capacity Bill)的技术说明会,中午赶回报馆处理新闻。

说明会结束后,信心满满的,感觉该弄懂的都懂了,写稿时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从向上司做口头汇报那一刻开始,就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劲,原本认为都懂了的东西,说着说着好像不是很懂。做电话访问时、写稿时,越来越糟糕,总觉得法案好像是这里不对、那里不对似的。

这里有矛盾、那里有漏洞,这方面似乎缺少监管机制、那方面又好像会引起更多社会问题。怀疑是法案有问题,也怀疑是自己脑袋有问题。

同MCYS的公关通电话,告诉她说我有点莫名其妙,她发出了笑声。她笑,因为认为我在瞎担心。她安慰说是这样的,因为毕竟只是草拟中的法案,还不能算是很完整,才会呼吁公众上网针对草案提出看法,以便能把草案修得更完美。

真的,任何法案都会影响到众人,单靠政府部门人员来起拟是不足够的。不同人的生活经验和想法都不同,在考虑事情和做决定时难免会有不足或出现盲点,因此才需要集思广益。

借用我老板的话,“别放弃作为公民的责任”、“让法案能包容更多元的声音”,花点时间上网www.reach.gov.sg阅读详细的草案,然后提出你宝贵的意见。



0 comment

14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00:34 ¡¹



才华横溢……

前几天在健身中心碰见钱瀚群,他想使用我旁边的运动器材,但“搞不定”那台机器,明显是第一次上这家健身中心。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钱瀚群,猜想25岁以下的人应该没多大印象。他是新视(新传媒前身)举办的第三届“才华横溢出新秀”决赛的其中一名参赛者,演了几年的戏之后就退出演艺圈。

同届的头二三名是李锦梅、李月仪和黄素芳。对那一届比赛的记忆很深刻,因为一名当兼职模特儿的学长也闯进了决赛,我们一些知情的学弟学妹特别留意比赛。

回想当年,“才华横溢出新秀”是本地演艺圈盛事,收看的观众真的很多,即使记不牢参赛者的名字,也总会对他们有一定印象。好像郑秀珍,不少人当时都以“那个样子很像男人的女参赛者”来形容她,虽然不是很好听,但至少在观众脑海里烙印了些什么。

今年又办“才华横溢出新秀”了,但身边的人似乎都提不起劲。参赛者是谁,好像没什么人有兴趣知道。

原因是什么?

或许本地制作的电视剧素质实在太差,即使比赛赢家加入本地演艺圈,也没什么。没什么?是没什么表现?没什么作为?没什么发挥?没什么前途?没什么钱途?没什么成长空间?对号入座,随你喜欢。

又或许选秀节目过于泛滥,观众早已经麻木。神经麻木之后,要再挑起反应,实为一大挑战。比赛形式再怎么变,也难逃某个既定的框框,除非真有奇迹出现。



2 comment

09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23:42 ¡¹



手中的骄傲……

国庆前夕不用上班,到移民与关卡局(ICA)领取新的身份证。手中能拿着新加坡身份证,是一种骄傲,但不禁思考,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在感到骄傲。

如果你问我爱国与否,答案是当然的,换作是任何一个路人,答案相信也一样。不过,有多少人曾经做深层思考,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对自己的国籍感到骄傲?又或者是“我爱国”、“我骄傲”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一种打发提问者的标准答案。

美国人可能因为自己的国家是超级强国而骄傲;法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可能因为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而骄傲。但新加坡算不上超级强国,也没有什么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我们到底应该为了什么而自豪?

因为种族和谐?因为治安良好?因为经济蓬勃?这三项是大家努力的目标,但左看右看,怎么都不认为足以构成“I am proud of being a Singaporean”的理由。

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透露,政府本月18日将举行首届全国性的公民宣誓仪式(National Citizenship Ceremony),而目的是为日后计划设立的“公民日”(Citizenship Day)铺路。

说实在的,就算让公民出席仪式宣誓,说再多遍会如何效忠国家,又或者是庆祝公民日,都不会让人感觉到作为新加坡公民的重要性。公民宣誓仪式也好,公民日也好,都是“果”而不应该被误解为“因”。只有当国人都打从心底爱国,公民宣誓仪式和公民日才有意义,不会为了举办活动而举办。

许多新加坡人缺乏的应该是向心力,要如何培养人民对于国家的向心力,见仁见智。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个挑战只会越来越大。

新加坡的历史不长,可能是人民向心力薄弱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在年轻族群中尤其明显。更糟糕的是,新加坡政府还在不断破坏共同记忆,使到人民对于这个城市的记忆逐渐退色。

很多人都笑说,在新加坡没有所谓的永远。这是事实,而不应为当成是笑话。

我的小学,早已经是历史;昔日生活一部分的巴刹和小贩中心正逐渐消失;曾经熟悉的国家图书馆、国家剧院等,也都被无情地摧毁了。还有好多好多,好像怎么说都说不完。的确,新加坡地小,而这世上本来也就难说有什么永恒,但这应该是促成大家保护珍贵共同记忆的原因,而不是撕碎共同记忆的理由。

这么说或许有点庸俗,但没有金钱绝对有可能进一步削弱人民的向心力。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献词中也提到了新加坡贫富悬殊越来越明显的现象,希望政府真的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Whatever it is,Happy Birthday Singapore!42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很年轻的,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加油吧!希望有那么一天,大家都能够很清楚知道自己为什么爱国,又为何为自己的新加坡国籍感到骄傲。



0 comment

08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00:12 ¡¹



历史包袱……

中学的特别课程和快捷课程合并,明年起变成单一的快捷课程。我也是特选中学(SAP school)特别课程的产物,问我对教育部的这项宣布感觉如何,好像有点感慨,但又似乎不觉得怎样。

一些人,尤其是华社族群,可能会担心特选中学(SAP school)的未来,因为特别课程当年之所以会存在,为的是要区分出在特选中学修读高级华文的学生。当初知道教育部会有此宣布,预想到的就是这个问题。

有趣的是,消息宣布至今,似乎还没有太大的回响,华社的反应似乎也不是太强烈。不知道是有声音但没有大声传达出来,还是有声音但未发出来,又或许根本就没什么人在乎。难道是我们之前想太多?

同意同事GF所相信的:事物若存在必定有其原因,如果消失也必定不会没有理由。随着时间巨轮的推进,既然特别课程这个标签已经没有实际功能,扔掉也不觉可惜。

这对特选中学有影响吗?从本质上来说,应该不会。如果学校出现变化,不论是哪方面,都应该是本身的问题。像华侨中学(Chinese High),早已听闻其中文环境已经变质,这事实被赤裸裸地摊开在上星期的《早报星期天》里。

华中的环境变质,是教育部宣布两种教育源流合并之前的事,或许是学校政策问题导致,校方本身最清楚。有没有教育部的宣布,都不会改变本来就会发生的事。

有人问说,如果连同特选中学的名堂也消失掉,觉得如何?还真有点说不上来。

感觉上,特选中学这个名堂似乎没有多大意思了,因为即使冠上了这个名号,也不代表学校就一定会符合某种期望,或达到某种目标,华中就是一个例子。到头来,是校方要怎么办校在左右学校的方向和未来,特选中学的名堂无法逼使学校走某一条路。

每个人的看法都可能有出入,这不过是我这个小胖闲来没事的乱想。



2 comment

07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00:17 ¡¹



生存……

世事无绝对,最坏的情况总在最顺遂的时候发生。

看起来像赢家的,随时阴沟里翻船。

时不利己,强出头不是好事,躲躲藏藏避避风头,然后伺机而动,可能才是智者所为。

自己达不到目的,也别让其他人有机会,必要时设下圈套来阻挠对手,也为自己解套。

胜者未必一定本领最强,而可能是最懂得趁机在对手趴地时踩上两脚。

都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生存常识,看了几场高手过招的撞球赛之后,才猛然忆起。

这些“简单的大道理”平时都没放心上,怪不得撞球打得这么烂。哈哈哈……



0 comment

04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00:05 ¡¹



职场暴力……

午夜万般无聊,在MSN上碰到许久不见的老朋友,原以为可以好好叙叙旧,没想到他只想找人诉苦。

听了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两则新闻报道。一是美国纽约的研究报告:折磨下属的坏老板不会被惩罚,而是步步高升;二是同事SM不久前的“热点新闻”,说道职场暴力林林总总,连言语都足以构成暴力。

话说这个老友在一家大公司就职,不幸的在同一个部门里有一个蛮不讲理的蛮横同事,快把周围的人都给逼疯了。据他形容,这个“魔鬼同事”整天动不动就对其他人发飙、拉大嗓门来骂人,即使与他无关的事情,也都来插上一脚找机会陷害人。

据说,这个“魔鬼同事”很喜欢向老板打小报告,说谁谁谁上厕所很久,谁谁谁又去喝茶喝了很久还没回来。老友说,这种情况被小人“戳背后”也就算了,更让人忍无可忍的是那个人还多次编造谎言来诬蔑其他同事,也不知道他为何如此热衷于这种“课外活动”。

更不幸的事还在后头,那个“魔鬼同事”变成了“魔鬼上司”,被升做了组长。噩梦越来越可怕,他的行径更嚣张了,不断对众人大呼小叫,连他自己曾经一度称兄道弟的旧友也中了他的阴险毒招。

一些人终于受不了,辞职不干了。老友说起,直呼是公司的损失,出走的人当中不乏能为公司打天下的大将,纷纷跳槽到其他敌对公司去。老友也正在盘算要脱离苦海。“那个妖怪要作威作福,就随他吧。看他几时有报应。”

好令人心灰意冷的职场暴力,真是腥风血雨的办公室政治。

本来只想找个人聊聊天,怎么搞的,原本已经疲惫的心情被老友弄得更闷了。



0 comment

03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00:43 ¡¹



满足……

老实说,我真的不太会拍照。好友大胖是摄影高手,他嘴里说的什么光圈、速度、角度、对焦,我听来好像很熟悉,似懂非懂,但绝对没可能把这些技术派上用场,因为我连傻瓜相机都摸不透。

不过,偶尔拍拍照片,还是很有趣的。没有技术,也就只能完全凭感觉。门外汉跟着感觉走,当然有hits也有misses,又以后者居多。

印象中应该是2002年底,我和另一名记者到印度采访新加坡海军同印度海军的联合演习,因为没有摄影记者同行,我们只得自己拍照传回来报馆。

有这么一个清晨,站在舰艇的甲板上,看见前面的舰艇朝着朝阳出发,红彤彤的画面很美,马上捕捉了下来。这张照片很特写式,并不认为会使用,但也一同和其他照片发回来报馆。

没料到,这张照片刊登了出来。我回国翻阅《联合早报》,看见那一张照片,而且还放得蛮大的,心中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那是我拍的照片第一次刊登在报章上,对我而言是一种很陌生的感动,至今难忘。

去年的12月31日,应大胖之邀,一同参加了eye the city活动,拿着傻瓜相机在街上游荡,记录新加坡去年最后一天的影像。很侥幸的,其中一张照片入选了,目前连同其他入选照片在中央图书馆(Victoria Street)展出。

我还没去参观展览,但大胖已经拿到了纪念图册。看见了自己的照片出现在图册里,又是一股感动。不得不感恩,这样的三脚猫功夫还拍到了一张OK的照片。

相当肯定的,今年的12月31日,我应该还会在街上游荡,尝试在这个似乎越来越冰冷的城市里寻找一份感动。如果你也有兴趣,届时可得留意有关报名详情了。



3 comment

01 August 2007
¡¸ dancing away 00:00 ¡¹



女艺人也是人……

郑惠玉的言论又掀风波了。也还好她在接受杂志访问时透露了自己因为怀孕而被公司停止演艺工作,还因此而停薪,大众才知道新传媒在开倒车。

按《新明日报》的报道来看,新传媒的回应根本就是避重就轻,除了澄清没有终止怀孕女艺人的合约之外,其他的没有多谈。

新传媒的这种做法,简直是公然表态不支持政府鼓励夫妻生儿育女的政策。作为国家电视台,这种做法简直叫人吃惊。

受访的女艺人当中,有人说既然签了合约就得遵守合约内容,有人的语气明显带有丝丝的无奈。每个人都不一样,反应当然也不一,口头上虽然说是不会因此而改变生儿育女的计划,但事实究竟为何,外人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相信肯定会有人的养育儿女的计划会受到这种合约条例影响。

妇女怀孕不是罪过,更不应该这样而被penalised。当妇女怀孕时,雇主应该做出相应的适当安排,让该名妇女继续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继续为公司贡献一分力。这是本地公司,以至全球各地公司的一种默契。

当然,女艺人不像一般办公楼里的职员,或许无法调她们去负责较简单的文书工作。但新传媒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娱乐媒体机构,总应该能发挥创意来为怀孕的女艺人安排适当的工作。

或许可以考虑让怀孕女艺人负责不是太吃力的电视节目主持工作。或许能考虑让她们暂时转战幕后,搭配广播员主持电台节目。当然,可能性有很多,行不行得通,得试过才知道。

让怀孕女艺人暂时转换工作跑道,除了确保她们继续保有薪金,也可能激发她们不同方面的才能,甚至是无形中督促她们学习和成长。

有工作就有精神寄托,一些人失去了工作,可能不自觉地胡思乱想,认为自己怀孕了就变得没用,是非常不健康的,雇主实在不应该扮演加害者的角色。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