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的莫名世界 ~左想右想 什么都别想~: June 2006
.TIP OFF
To read Chinese, switch the browser's encoding to "Chinese Simplified".
.JUST ME
小胖.
七十年代生.
无聊的射手.
与文字为伍.
爱想东想西.
.MY PALS
.BUDDY BUDDY
.PARTY ON
.STARBRIGHT
.STARGAZING
.ENTERTAINING
.BACK AT ONE
.GOOD OLD DAYS
.CREDITS
Designed by:
hawKS
Pictures from:
pincel3d
.LINKS

30 June 2006
所有女人都一样的……
平时是蛮喜欢同友善的德士司机大哥聊天的,可以打发在德士里的无聊时间。但今晚绝对是其中一次例外。
今晚和两名女同事共乘一辆德士回家,等到两名女同事都分别下车后,原本一路没什么说话的司机大哥突然打开话匣子,问我说刚下车的女同事怎么住得这么高级,肯定是有钱人。
接下来的话题更劲爆。
他说,女人只要一碰到喜欢的男人,便会一同滚到床上去。他还说,女人比男人更像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控制不了。
非常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一种米养百样人,人人各不同,凡事皆有例外,人当然也是。
他说自己已经50多岁了,吃盐比我吃饭多,看过的女人比我多,自己也有很多女朋友,说的绝对错不了。
我心想,该不会是他生活环境里的女人都是同一个模样,结果造就了他的这种可怕想法。
简单来说,他的论点是男女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因此都自然是性饥渴的动物。他说,要是看色情电影而没有生理反应,就像是看悲情电影而不流泪一样,肯定是有问题。
还是不认同,就笑着告诉他,我认识的朋友当中,也有人是非常矜持的,也有人看悲情电影不哭的,并不代表他们就有问题。他反击说,我没有在朋友的房间里安装闭路电视系统,怎么知道朋友回到房里在床上是如何一个模样。
他说得没错,我不知道朋友在自己房间里的行为,但他的说法始终太偏激。
他再说了一个同事的故事,说这个朋友和女友交往了两三年,一直尊敬女友,两人没有肌肤之亲,也从来没有谈及这方面的事情,这女友后来怀了另一个男人的孩子,还嫁了给这个男人。结论:因为没有满足女友的性要求,所以她红杏出墙,可见全天下女人都是性饥渴的动物。
又是想当然尔。
女友选择另一个男人,不代表一定只是不满足于性关系,虽然这可能是因素之一。即使真的是女友出轨,也不能够证实所有女人都性饥渴。
感觉上,他有点招架不住我的反驳。他说我适合当律师,因为我“很厉害狡辩”。
简直可笑。我从事新闻工作,不是律师。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要有能力、有证据去支持自己的论点,尤其是在发表攻击性言论时。单凭自己的猜测或仅有的狭隘知识去一竹竿打翻一船人,只会被人当笑话。
很庆幸,从同事家到我家的车程不过大约5分钟,礼貌地付了车资后赶紧下车,逃离满车的乌烟瘴气。
(真的是不吐不快。希望网友不会觉得太露骨。)
0 comment
28 June 2006
真心的朋友……
XX、JX、JL、BQ、SJ、YQ、LJ、PL等等老朋友都一个一个往外头发展去了。
突然很有感触。
分享一首我喜欢了整整10年的歌词??张学友《真心的朋友》。
夜幕低垂 心和天一样灰
情绪很疲惫 已容不下伤悲
怎么能解开你我背后的是非
老朋友珍贵 失去了最可悲
时间总会冲淡误会
流言却难分辨真伪
从渐渐消失的年岁
我却早已学会进退
真心的朋友是谁 你我都能体会
患难时相随 流泪时安慰
喔噢 是真心 永不觉得累
谁也不会在心里防备
我愿意敞开我心扉 真情的交会
0 comment
听到你一声再会……
大约一个月前听说PL要走了,转眼这一天就到了。
今天是她和报馆同事一起奋战的最后一天。当她经过的时候,我赶紧上前同她握手道别。
我调离《早报》之前,同她也不算多话,但不代表彼此不熟悉。在她离去之际,祝福她飞得高、看得远。
展翅
翱翔
蓝天无际
0 comment
再谈谈按摩……
昨天吃晚餐的时候,和同事谈起陪读妈妈与按摩的课题。
她说,既然是来陪读,陪读妈妈不应该工作,就专心照顾小孩好了。
我说,真的不是所有人都大富大贵,社会上还是有些人必须工作赚钱、挣扎求存。
她说,既然经济上不能够支持,就不应该离乡出国读书。
我说,有谁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要是有机会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他们多看世界、有多一些发展机会,哪有父母不动心?新加坡的父母心态也一样。
她说,要是如此,就让孩子出国就好,妈妈别来,免得增加经济负担。
我说,来的小孩普遍都是小学生,又哪有父母放心让宝贝独自在异乡生活?要是是中学生或年纪更大的,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她说,不能够了解为什么有些陪读妈妈要投身按摩业。
我说,如果有选择,未必所有人都愿意做这一行,如果陪读妈妈努力找工作,但却没有人愿意聘请她们,她们又该怎么办?突然想起酒店服务业很缺人手,当局何不就积极进行配对,填补部分空缺。
她说,当按摩师也没问题,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side-track偷赚”。
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只觉得应该没有女人会愿意出卖肉体,除非天生XX。
她问说,难道大家都误会了,女人可能并不是真的那么珍惜自己的肉体?
还是没有答案。
她问我,觉得警方做得对吗?
我回答说,一点也没错,而且也应该这么做。问题不过是大家都似乎太hind-sighted了,做一件事,没有顾及到一些人,结果牺牲了一些人。或许不是忘记去顾及,而是选择不顾及。
她重申,既然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是别来念书比较好,不来就没问题了。
我国政府真的不要他们来吗?我们可需要外国学生来推动其中一部分教育经济,这也是政府向来大力推动的。除非政府敢敢说,不需要这些中国学生来推动这一块经济,那就可以敢敢叫他们都别来。
0 comment
26 June 2006
一切从按摩说起……
我国警方还真的有点倒霉。
警方在这个时候推行新的按摩院管制条例,很多人自然联想到本月18日发生的宏茂桥按摩院谋杀案。要真是如此,动作还真是快得不得了。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管制按摩院已经酝酿了好一段时间,并不是临时起义。一切安排就绪,却不料杀出程咬金来搅局。
还记得大约两年前,我在《联合早报》当意外记者,被委派代表出席一个研讨会,谈的就是管制SPA和保健按摩院的问题。由于SPA和保健按摩院纷纷进军组屋区,有关当局担心会引起一些社会问题,所以着手研究管制的问题。
记得当时还有ST的副刊记者和一名电视新闻记者,我们三个人坐在一张长桌面对着一大群官方人员(当然包括警方代表),针对他们的发问来发表看法。
很清楚记得,当时的问题包括组屋区的SPA和保健按摩院应不应该设有隔间、应不应该有帘子隔开顾客、店面玻璃窗应不应该允许用黑玻璃等等。我们三个记者当时的反应都蛮直接的:没有隐私,哪里会有顾客上门?
还说了什么?好像很多很多,已经不太想得起来,但是肯定的是,我们尝试在商业、顾客隐私和社会稳定之间取一个平衡。
管制条例开始了,给人的一种感觉似乎是有点针对中国女性。许多原本靠当按摩师的中国女性,尤其是陪读妈妈,突然失去了工作,顿时断了经济来源。
不可否认,当中有些不是按摩师,而是按摩女郎。女郎女郎,个中含义,大家心知肚明。在扫黄的同时,却也打破了其他无辜者的饭碗。
某部长所言,陪读妈妈既然是来陪读,就应该全心全意扮演好这个角色,不应该打工。
但事实上,送孩子来新加坡读书的并非都是大富大贵者,一些陪读妈妈还是须要工作来补贴经济。人力部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允许符合一些条件的陪读妈妈在本地工作。
但问题是,愿意聘请陪读妈妈的雇主似乎不多,部分时间聘请她们更是难上加难。相信正是这个原因,促使一些陪读妈妈放下身段,到按摩院去打工。
不能当按摩师了,这些正正经经的陪读妈妈何去何从?前途一片茫然。
扫黄的目的是达到了,而且也有必要这么做。
问题是,我们忘了为其他人着想。新加坡人好像都普遍hind-sighted哦!
0 comment
电子回忆……
电子时代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不少烦恼。
但是怎么也没联想到,其中一群受害者会是图书馆管理员。
在Newsweek里有一篇不是特别起眼的报道,说全球权威图书馆的管理员在为如何保存数码资料而头痛,正在想方设法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来永久保藏数码资料。
储存在硬盘里,不行吗?难保硬盘不会“自我毁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痛苦经验吧。我就曾经欲哭无泪,还好奇迹最后在维修人员的巧手中出现了。
储存在磁碟或光碟里呢?也有问题,它们也会坏,也会遭电脑病毒侵害。
市面上还有其他千奇百怪的记忆储存产品,难道也没辙?科技产品日新月异,淘汰率太快,今天储存在这个什么什么器里,明天这个什么什么器就过时了,搞不好连要找一台阅读器来读取资料都成问题。
你知道一天制造出来的数码资料有多少吗?互联网一天制造出的新数码资料有500万(5 million)gigabytes,换作文字,可以填满1700万(17 million)本书!
这些资料应该还不包括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所制造的电子资料。我写给某某人的电邮,你在某某地方拍的照片,都是一堆分解开来就毫无意义的数据。
平时工作因为有现代科技帮助而加快了步伐。同受访者进行访问,录音复制到电脑硬盘里,要搜寻某一个点重听,只要用手中的滑鼠拨一下播放器就行,说有多快就多快。
但烦心的事也跟着来了。录音需要存档,但是不可能一直储存在电脑硬盘里,结果又得费时费事把录音烧到光碟里。这也还不是万无一失的,因为经验显示,再怎么小心保存,光碟也好、磁碟也好、硬盘也好,资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瓦解”、“变形”,所以隔个五六年,就得赶快把资料再重抄到另一个媒体上。
省下的时间,就这样报销掉了。
好朋友K离职的那一晚,通过公司的电邮系统Lotus Notes发出简讯道别。我一直舍不得把简讯视窗关闭掉,因为心里清楚知道,数码道别会随着视窗关闭而瞬间消失在空气中。
最后只能无奈地把那一段文字拷贝到文档上,然后储存在电脑硬盘里。很害怕电脑会突然档机,这段电子回忆就这样毁灭消失,尤其是最近有同事的电脑无端“死火”,更叫人提心吊胆。
虽然我能把那晚的感觉牢牢记住,但却没有本事把字字句句都记下。
真的有点难以想象,连回忆都得数码化。是现代人太依赖高科技了吗?要是科技突然都出问题了,这个世界很可能就此停摆。电子回忆,相比之下原来只是小事一件。
K离去那一晚,真应该把告白写在纸上。至少我比较有把握,一张纸能保存得比虚拟的数码来得久。
0 comment
24 June 2006
姜姜姜姜……
刚才忙完之后,走到YL的座位,看见桌上有一瓶金色的某某汽水,她说是在新加坡买的。
我家里也有一瓶,是一大班《我报》同事到吉隆坡半公干兼散心时买下的,当时一心想留来作纪念,因为这是为了配合2006世界杯足球赛而特别推出的金色特别版,而不是平时黑压压的汽水。
比较两地的,还是觉得马来西亚的制造得比较用心,也更有收藏价值,因为瓶盖上印的是一个足球图样,而不像新加坡的是普通的品牌标志。
YL问说是什么味道,我很快回答说:“像Z字头的苹果汽水。”是我小妹上一回喝掉从吉隆坡带回来的纪念版之后说的。
YL和其他人的反应都是“Huh?真的吗?”
我自己也很想知道答案。我家卧房里的那瓶摆了一个多月,好几次都有冲动把瓶盖扭开。
现在可好了,新加坡也有。回家途中到了住家附近的油站,掏出$1.25买了一瓶。一边步行回家,一边喝。
诶,是谁说像苹果汽水啊?!简直像极了姜茶,而且是有气泡、冷冰冰的姜茶。不是我不喜欢喝姜茶,但是这样的搭配,真的好不协调,满嘴怪异。
或许人真的不应该太好奇。There goes my $1.25……
好奇的牛顿有苹果砸头,而我却只有一口一口的姜噎在喉。
0 comment
23 June 2006
恭喜恭喜……
刚接到同事HF的手机简讯,通知说女儿刚刚出世了!3.3公斤哦。
虽然今天早截稿,忙得不可开交,还是先写一个小帖子。
恭喜恭喜!怀胎九个月,终于等到喜悦的这一天!
在想,女娃长得可爱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啊?真想赶快去探望HF。W,接下来会有点辛苦lor,要好好照顾大人和小孩哦!
0 comment
21 June 2006
小故事……
A最近被调去另一个部门,工作非常忙碌。他以为朋友都会很支持他在新的工作环境里打拼,但原来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
由于实在太忙碌了,A埋头工作时,朋友经过,最多也只能打个招呼,没有时间闲聊,然后又专心工作。
由于新部门情况不一样,工作内容和时间都不同,A不像以前能够偷闲和朋友喝下午茶,连一起吃午餐都困难。
A也觉得有点难过。
但是A说,最难过的还不是这样,而是朋友的不理解。
B说,A变了,调了部门就不认人,说经过A的办公室,A也不理睬他。B还说,很多人都和他一样有同感,都觉得A不是以前的A了。
这些话听见A的耳里,像一把利刃刺进胸口,心暗地里淌血。B是老朋友了,但竟然误解A。A不想和B吵架,在人前争辩只不过是给人看笑话,于是选择不理会这些风言风语。
除了B,A也感觉到C有点生疏了。A强调说,不是他刻意疏远大家,而是实在忙不过来,没有时间“埋堆”。
A那天发了一通手机简讯给C,C完全没有回应。A大概了解是怎么一回事了。
劝A别难过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界上一切都会改变,有时也别太执著了。既然一切会改变,可能B和C有一天会了解呢?
还是别太难过了……
0 comment
19 June 2006
可怕的互联网……
互联网这项美苏冷战时期的发明,真的有点可怕,一不小心就引人掉进陷阱里暴露自己藏在人肉臭皮囊之下的真性情。
发现同事的blog上,有网友肆无忌惮地留言,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当然是肆无忌惮,因为匿名,又有什么不敢做不敢说?
有些人或许认为是个人言论自由,无须politically correct,“我爱怎么放屁,要你管?!”
建设性的批评,大家都应该接受。但是如果盲目地无的放矢,也只不过是在凸现自己的无知罢了。读留言的人的第一个想法或许同被批评者的不是一点也无关,而是留言者为何这么没风度?
但是,这对留言者也毫无伤害。反正是匿名的,或许永远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任他再怎么愚昧无知,也不过是互联网上的一个代号。真的不要紧的,即使真本性再多么劣质,只要真实生活中掩盖得好,是不会有人发现的。
P/S:以上的某某人,不是在我blog里留言的人。(担心大家有错误的联想)
0 comment
18 June 2006
有人爱的快回家……
星期五晚上提早一个小时截稿,老板看见我们一些人交稿后还留在办公室里,好意催促我们快点下班。
但是我们好几个人都还在工作,忙的不是当天必须下版的稿件,而是下星期要用的。被手上某某稿件搞到心烦意乱的我轻松回了一句:“老板,不是我们不要下班,而是还在忙leh。”
老板向来主张长命工夫长命做(除非我搞错了),他也笑着回了一句:“有人爱的快回家,没人爱的才留下来lor。”
还真是说中了。没人爱的,只好留下来,继续奋斗把稿件干掉。
也不年轻了,身边好多朋友都成家了,不然也已经找到人牵手好一阵子了。母亲当然也着急,问过了好几回,但渐渐也没什么再问了。
没办法,实在是太懒惰了,提不起劲找一个人来甜言蜜语。又或者是射手座的性格使然,不喜欢约束,只崇尚自由。旁人提起,我便拿出标准答案:“缘分还没来”。
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好着急的。现今社会的爱情,寿命短了实在太多。即使缘分来了,可能这分钟握在手中,下分钟就从指缝间溜走。
报章转载香港的报道,说我十多年前蛮欣赏的演员郑伊健和前女友邵美琪旧情复燃。当年,两人突破年龄的障碍,爱得轰轰烈烈,男方还表示希望女方比他早死,那么他就能照顾女方一生一世。
好动人的承诺……
但是没多久,梁咏琪以胜利者的姿态击倒了邵美琪。
今天,梁咏琪成为了历史。原来的一对又走了在一块儿,当年那个承诺还valid吗?
感情太莫名其妙,无须强求。
始终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又有谁不想早回家?
0 comment
16 June 2006
工作狂……
新加坡人到底是不是工作狂?真的这么热爱工作吗?
不见得吧。但是两项不同的调查报告都把矛头指向同一个方向:新加坡人真是工作狂!
觉得不可思议。
接到老板指示进行访问,了解读者的看法,得到的答案都恰恰相反。
其中一名受访者说得好:多数新加坡应该都不是工作狂,但是却享受被贴上“我是工作狂”的标签,因为这代表了“我很勤劳”,老板会喜欢,加上新加坡以高素质的劳动人口闻名,这样的标签相信任谁都感到自豪。
接受调查的人到底在想什么?不想早退休、要继续工作,说是为了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到底搞清楚什么叫“有意义”吗?To be kept occupied,不代表“有意义”,有工作有生产力不是坏事,但未必就是有意义。
只是混淆吗?又或者是潜意识作怪,让人口不对心。
后者让人不寒而栗。
在这个城市成长、生活,我们被培育得very politically correct。在回答问卷时,涌上心头的第一个念头真的是自己的想法吗?还是教育制度塑造出来的思考方式所产生的必然答案?
你或许一边在读,一边在骂写这篇东西的混蛋。但是静下心来回想,做过了这么多问卷、接受过这么多调查、回答过这么多问题,很多答案应该都是自己满意的吧?也许是其他人看了之后,也觉得是politically correct的答案?
但是,这可是自己真正的想法?当下瞬间或许觉得说出了心里的话,转过头之后才觉得怪怪的。又或者当下早已经拿定主意演一出漂亮的戏?
不讳言,自己当然也这样,真的是很自然而然的。当时或许不觉得这样做有问题,甚至是根本不觉得这原来是一个问题。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感觉活得有点力不从心。
也已经不年轻了。有什么目标?只想活得更自在,不想笨笨地活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而不自觉。
P/S: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但不想当工作狂。累了,有谁不想休息?你应该也和我一样吧!
0 comment
messenger……
深夜回到家,即使眼睛疲累,还是上网看看有谁在MSN messenger上。
学弟还在线上,打打键盘和他谈了几句,问问他工作如何了。听见他说一切OK,为他感到高兴。和这名学弟真的好久没聊过了。
再看看。XX也在线上,正在为老板写欢迎词而心烦。XX离开报馆一阵子了,人不在新加坡,要见个面难上加难。要不是上一回出国散心,不然都没机会见到她。
但还好可以在线上,还可以好像以前一样聊天。虽然是打键盘,但出来的字句的语气和她以前还在报馆时如出一辙,仿佛她没离开过。
再看看,CY也还在线上。她今天忙得一塌糊涂,在办公室里碰到了,也没心情闲聊。
反而是等到她回兔子窟之后,人才比较精神。在办公室里没可能有心情谈的事情,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拉开了话匣子。从她那里听到了有关一些友人的消息,很满足。
要是没有现代科技的便利,我们的生活会变怎样?
0 comment
夜归……
看来这阵子想准时下班,真的有点难。
还不是一大班男人追着一个球所惹出来的祸。
其实,我并不热衷于看足球赛,这么多年还是搞不懂大家为什么为了一个没什么的球追来逐去,难道没有其他更好的事情做吗?
这次,还是搞不懂。但却留在办公室里和大伙看(本地时间)晚上9点的球赛。只因为享受那种感觉。
老实说,我的座位离电视有一段距离,并没有特地站在电视前追看球员的一举一动,只是偶尔听见有aiyah、yeh、hurray等激荡人心或失望连连的声音时,才会抬起头瞄一瞄屏幕,其他时候就继续做自己的东西。
有时逗逗洪播播,开她的玩笑,取笑她“巫术高明”,把看好的队伍都拉下了马。又或者是走到电视旁的空座位找零食吃。
真的很享受。整个《我报》感觉很亲密。享受的就是那种温暖。
为了这股温暖,得赶搭晚上11点30分的最后一趟巴士,中途还须要转换多两辆巴士,回到家已经是第二天了,时钟的时针早已经从12的门前经过了。
但是,还是心甘情愿。
0 comment
14 June 2006
盖世无双……
那天访问台湾星座专家薇薇安老师,她笑说自己天生注定是巫婆。
那么,《我报》岂不是有盖世魔女?她猜哪支球队赢,哪支就死翘翘。
昨晚情况不是这样,还以为她之前只是碰巧,怎知道今晚她猜Ukraine赢,就搞到人家吞了四个球。不信邪都不行啊。
是谁?不就是洪播播lor。哈哈哈哈哈……
0 comment
别无选择……
昨天晚上赶着写MDA ACCESS的报告书,有一点惊讶委员会这次会这么直接开炮(相比往年的报告书),虽然语气委婉,但隐藏刀光剑影。
先声明:惊讶,只是一点点哦。
因为真的是忍了很久,很多华语电视节目实在看不下去,报告书的内容相信是很多人很有共鸣的。叫一些朋友读了一读报告书,他们也拍手叫好。
没想到,ACCESS会用上“language standards of Chinese news broadcasters have declined ”、“often resort to mindless and crass humour to titillate viewers, sometimes degenerating into bad taste”和“an insult to viewers' intelligence”等等句子,表达方式直接了当。
昨晚,嘴巴差点合不上。惊讶!也有点大快人心!
老实说,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看本地电视节目了。电视每次调到免费频道,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想要放弃了,赶快调回cable频道。连我父母这类不是很挑剔的观众,也摇头叹气。
为什么?话也不用说得太白。瞎子寒天饮冰水、吃汤圆,冷暖自知、心里有数。(此冷暖非人情冷暖也)
Starhub如果提供数据,应该不难发现,有越来越多人收看付费电视节目。大家看看身边,应该也不难发现越来越多人宁愿上网找娱乐,尤其是年轻人。
原因?太明显了。
当然,除了有pull factor,push factor更是如眼前一座大山,不能被忽视。
有朋友昨天晚上看了电视新闻之后,问我说ACCESS怎么可以给本地电视节目一面倒的好评语。我把我读到的内容简单说了一遍,再叫他找报告书来看。
手机过后响了,原来是有简讯。内容大概是: #*¥*)?!~!¥(*?!#。原来朋友真读了报告书。
我相信这份报告书的用意不是要打击本地电视工作者,而是要激励大家努力搞好节目素质,更要表扬已经做得很好的电视人。
期望电视台能够正视报告书,不要把它当妖魔鬼怪。镜子会说话,只要你张开双眼。即使闭起眼睛、捂住耳朵,事实还是存在,旁人也都看得见。
报告书说,很担心以后的搞笑综艺节目都只以低俗的slapsticks笑料来博取收视率,会歪曲对收视率的解读,以为观众都喜欢观看,但事实上是因为没有选择而不得不看。
我担忧的不只是搞笑综艺节目,而是所有本地电视节目的素质。很担心过个十年八年,已经没有值得我们下一代观看的本地节目了。
如果一切不变,又或者甚至是每况愈下,实在是很难让人每年自愿掏出$110来缴付电视执照费。就算MDA再如何解释,说是为了要补贴少人收看的文化节目、少数种族语言节目、儿童节目的制作费用,也不能让人心满意足。
就像把组屋翻新课题和大选挂钩,再怎么说也没有说服力。
诶,本地电视节目素质会不会是下一次大选的热门讨论课题啊?!?
(去 www.mda.gov.sg 找找报告书来看看吧,有详细版,也有简单的summary。)
0 comment
大平反……
咱们的洪播播昨晚法力不灵,没有“成功”把韩国拉下马。
她说要平反哦!否则读者会以为她看球没有两三把刷子。
她更怕、担心接到读者的电话。不是怕读者骂她不准,而是怕读者问她当晚会先写怎样的骨架,是先写A赢还是B赢:写A赢,就冲去下注B赢;写B赢,就下注A赢。她怕被诅咒的是读者,害得人家倾家荡产。
0 comment
13 June 2006
诅咒……
真的有诅咒这回事吗?你相信吗?
好像真有其事哦!
我们办公室里就有一个下咒圣手,如果你看不爽哪一支球队,只要请她高抬贵手打几个字,那支球队就得吃西北风了。
话说我们的洪播播身负重任,必须赶在晚上11时30分截稿之前,写(本地时间)晚上9时的赛事成绩。由于时间紧迫,所以洪播播不得不在开赛之前就先写好骨架,然后随着球赛出现的变化来进行修改。
骨架该怎么写呢?当然是按照先前的预测来写谁输谁赢,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洪播播先写哪队赢,那一队可就惨了,到头来得吃败仗。
像昨晚日本对垒澳洲,大家都看好日本队旗开得胜,洪播播当然也这么先写骨架。
结果呢?日本摔了一交,还摔得不轻,从领先变成败北。
今晚,韩国对垒寂寂无名的Togo,大家看好知名度较高的韩国,而韩国上一回世界杯也打进四强,这么预测也有道理。洪播播当然也是这么预测。
结果开赛30分钟,Togo突然出其不意地攻破韩国龙门。
洪播播吓得嘴巴闭不紧,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诅咒”太厉害了。加上Togo巫师在开赛前作法,难道Togo真能够气走韩国?
在写这帖子的过程中,韩国突然神勇了起来,射进了两个球。现在距离球赛结束还有十多分钟,Togo会不会突然如有神助呢?会不会把韩国队踩得比泡菜还扁呢?
就先写到这里,让我走到电视旁,看看洪播播是不是真那么“神”。
0 comment
还是玉女……
虽然有人猜到是何方神圣了,但还在问的人更多。
再给一点小暗示,再猜不到,我也就没办法了。
玉女嘛,
①非常年轻;
②在电影里是第一女主角;
③其洋名似乎已经暗示着她是美女一名。
谜底离你应该不远了吧?
0 comment
12 June 2006
原来……
我们一班同事发现,我们的blog原来真的是有读者在读的。
《我报》的电邮信箱今天有一封电邮,有读者问说,我在blog里提到的闷骚老板是不是蔡某某喔。很高兴,有读者读了之后,还会发电邮来互动。答案嘛,就不直接说了。
我之前写的“香港玉女现形记”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有网民留言要我多给一些暗示(虽然留言也不过一两个),也有朋友发电邮或拨电话来“死缠烂打”,要我快快招供。又多了一分高兴。答案嘛,当然也不能公布,否则会惹来一身麻烦。
办报纸,为的不过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服务,让读者知道多一些,希望读者会喜欢。写blog,当然是想要分享一些点滴和一些想法,希望能有人读读,其实和办报纸无差。
这么说来,《我报》的一班同事可以说是有双重满足感,来自于办报和写blog。
有读者反映说,有时拿不到《我报》也不要紧,读我们的blog就好了,反正blog比报纸精彩。
哦,可千万别这么想。《我报》绝对精彩,不亚于我们的blog,是大家的心血结晶。不论是《我报》还是我们的blog,都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开始写这帖子的时候,澳洲对垒日本的世界杯小组赛刚刚落幕。比赛时,同事的“哇哇”声此起彼落,原本日本踢进一个球领先,结果却被澳洲以三个球痛宰掉。“剧情”非常夸张,就像是第一场德国对垒Costa Rica的赛事一样峰回路转。
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澳洲鳄鱼张开大嘴咬穿日本鳗鱼肚子的画面。
猜想应该会有人针对刚才的赛事写一两个帖子吧。
结束今晚的帖子前,附上几张当晚在Oriental Hotel酒廊看球赛的照片。那两天实在太累了,一直提不起劲儿。注意照片里的美女哦。我嘛,那个丑样子,不看也罢。
0 comment
11 June 2006
享受……
猜想李宗盛这两天的耳朵应该是痒得不得了吧?
他可能没想到会被朋友在新加坡调侃,一再离婚的私事会被摆上台面。他或许笑不出来,但是我们可笑个不停,非常享受陈升的幽默。
有点惊讶。没想到陈升会以我非常喜欢的《流星小夜曲》来拉开说唱会的序幕,一开始就让我陶醉在浪漫之中,以为说唱会就这样浪漫下去。
错了!
“脱了裤子在沙滩上奔跑,像孩子的模样。”
诶?怎么回事?应该是“脱了鞋”啊,“温暖的晚风里”也变成沙滩上。
即使是浪漫的一首歌,陈升也不忘幽默一下,脱序演出。说唱会的调子也就这样定下了:温柔浪漫,也不忘轻松幽默。
我在想,喜欢陈升歌曲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人?
不说话时,淡淡地笑,表面上温文尔雅,但骨子里却闷骚得可以,要找管道来发泄情绪,展现其可爱的一面。就和陈升一样?
是这样吗?难道我也是这样?
看着陈升在舞台上扭着屁股肆意地舞动,让我想起了坐在另一边观众席上的某某老板。原来我们大家都是闷骚一族。哈哈!
废话说太多了。
感谢陈升的歌曲陪伴我度过了很多个孤单的夜晚。年纪越大,越能感受他的词和曲。越来越喜欢陈升。自己真的是老了,不认老都不行了。
可惜的是,这一夜没有《明年你还爱我吗?》……
但也还好,每听一回就掉一次泪。在观众席中落泪,被人瞧见还真不好意思。
0 comment
是谁?
有网友说,就直接点名香港玉女是谁吧。
这可不行啊,要是有人起诉我,要名誉损失的赔偿,我可付不起啊。
但,可以告诉你,不是周慧敏。周大美女开完演唱会之后没有到新加坡来度假。
这个神秘玉女是谁?多给一两个提示,加上我上一个帖的内容,猜到就算你厉害,但别向我要答案。
她是香港出道的,应该是香港人吧。但是我起初再电视机上看见她的时候,还真怀疑她真是不是香港人。什么意思?你自己想想个中意思吧。
她拍过电影,也发行过唱片,可以说是相当受力捧的。但她总还是缺少些运气似的,还没能大红。
0 comment
10 June 2006
暗示……
哎呀,被投诉了,说没有提示。
这名香港玉女来新加坡,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吧。因为她身边好像没有狗仔队。又或者是她还没有爆红到那个程度?不过,她肯定有相当的知名度,否则变了模样,我也不可能认出来。
有点累了,刚才和一班同事看了2006世界杯的第一场小组球赛。等我清醒一点才多说两句吧。
0 comment
09 June 2006
外貌……
人,真的不可貌相。
上星期六晚上,和同事jiuhukia到Conrad Hotel为台湾星座专家薇薇安拍照,我们两人过后到隔邻的Bakerz Inn吃晚餐。
当时真的很饿,只期望食物快点送上桌。但食物还是得等,也只能和坐在对面的jiuhukia继续说话,麻醉自己,忘记肚子在打鼓。
说着说着,突然发现新大陆!眼睛不自主往左上角瞄过去。正朝我迎面走来的,不正是某某香港玉女明星吗?诶?她怎么头发那么短?她不是一向走清纯路线的吗?长发披肩,本来很适合她的气质嘛。怎么搞的啊?
偷偷瞄多两下,她身边还陪着一个男子,站在高挑的她旁边,有点滑稽。
突然又传来她的声音。
真吓我一跳了!开口讲话怎么会是这样的啊?!?!不能说是粗俗,但也差不远。两人一唱一和,说到处都坐满了人,语气非常不耐烦,好像是其他用餐者的错,让他们没有地方好坐,他们的眼睛好像还狠狠地扫过了全场的人,包括我和jiuhukia。
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以前对这名玉女的印象:楚楚可怜,说话小声,微笑甜美。
哦!原来都是假象!
其实也早该知道娱乐圈光怪陆离,但是人总很容易被幻象给欺骗。我也不例外。
本来没想过发这个帖,但是老板说:“为什么不写?写啦,让大家猜猜是谁?搞不好香港苹果会争相报道。”
哈哈。你猜猜吧。
0 comment
结束……
生命的结束,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对往生者而言,对他身边的人而言,皆如斯。
PP,要好好照顾自己……
0 comment
08 June 2006
跳啊跳……
前天晚上近凌晨的时候,终于搞懂了怎么在blog上面加一个site meter来计算访客人次。
之后,居然兴奋了好一下,还写了一个小帖,公告天下终于加了site meter。还真有点莫名其妙。
但这一下可乖乖不得了,心里总想着:“哎呀,不知道访客人次是不是有增加了。数字有往上跳吗?”
虽然知道挂心这种无谓的事情很不健康,但“它”又突然好像泡泡这样突然冒出来,占据思绪。很自然地就去开启互联网浏览器,然后进入blog看一看。
真糟糕,竟然设个圈套给自己跳进去。
但是,这个圈套还不小心套住了其他人。
某某办公室美女读了我的blog,马上就留言说她也要加一个site meter。
今天终于帮她搞定了site meter,花的时间可不少,因为她的blog 有点“与众不同”。一个帅哥经过美女的座位,看见我忙得满头大汗,问说怎么一回事。
结果陷井里又多了一只白兔。哈哈。
(想知道自投罗网的是谁吗?到大家的blog走走瞧瞧,就有答案了。)
差点忘了,有另一只肥兔子昨天就已经掉到洞里了。
3 comment
刊登了……
我生平写的第一条娱乐新闻昨天终于刊登了。
如果你读了6月7日的《我报》,应该就知道我指的是台湾星座专家薇薇安老师的访问。
虽然之前的访问如常,也搜集到了不少资料,但是到下笔的时候才真正知道写娱乐专访是多么让人头痛的事情。尤其是当老板赶着要稿,我得在一个小时之内“把小孩生出来”,更是让人猛拉头发。
明明是资料很多,而且薇薇安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谈得很起兴,我也还记得她当时开心的模样,但怎么写都似乎不对劲,连自己都读不下去。删这里删那里,再改这句改那句,还是不是很对,结果就这样浪费了半小时兜兜转转。
这一块写不出来,那么就先写另一块吧!写薇薇安最怕碰到的是哪些人,算一算竟然有三类:女明星、政治家,和认为她能预测变色风云的无聊记者。真是天助我也,就以“薇薇安的三怕”为主题。
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只要一个穴道打通了,其他的也会自通畅无阻,全身舒坦。是莫名其妙了一点,但是只要问题解决了,管它那么多干嘛!
专访写得好不好,我不敢给自己打分,但是至少是尽了力,问心无愧。
期待以后有机会访问自己的偶像,听说这颗星星今年就会划过狮城,我会等待的。相信到时的我,写娱乐专访应该有进步了吧。
2 comment
06 June 2006
终于……
笨笨的我终于学会在blog上面加一个site meter了,希望大家多多捧场,让数字不断往上攀爬哦。
1 comment
想不通……
又有一个律师涉嫌卷走客户户头里的钱,人至今下落不明,传言说涉及的金额竟然高达1100万元。
老板说,这其实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这起案件特别引人注目,不过是因为涉及的金额非常庞大。
说得的确没错。
这起案件还在调查当中,涉案律师是不是真的卷款潜逃,还有待定论。
不过如果证实是真的,就实在令人心寒。因为正如老板所说,“有越来越多了。”
当律师或许是这名涉案律师从小的志愿,但如今踏出了这错误的一步,就等于放弃了梦想,自己再也没有回头路。
总觉得有点可悲。当很多人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同一时候,却有其他人亲手毁灭自己已经圆了的梦,也抛掉了成就。
记得一个月前的这个晚上,我和一些同行在蔡厝港淋雨。那一晚大选开票,我被派去跟民主联盟的Steve Chia。知道自己落败之后,Steve好一阵子都没离开南山小学计票站,相信是在盘算该如何面对记者的提问。
丑媳妇终究要见家婆,Steve还是大方地走出学校,接受访问。
我问他难过吗?他挤出笑容,说虽然失望,但不难过。
我追问他是否真的要退出政坛?他回答说是,理由是为了追求政治梦想、为了竞选,欠了朋友一屁股的人情债,每次都是朋友在帮忙他,一次又一次失败后,他实在没有资源了,也实在没有理由再让朋友继续帮忙他。
姑且不理会他就此退出,算不算是“轻言放弃的人”,也姑且不理会他如果真的当选,会不会是一个好议员。他的离开叫人有点难过。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就此放弃了长久的奋斗。这算是认清现实,所以无可奈何地抽身吗?
Steve当晚说不难过,临走前转过身来再一次告别,脸上仍然挂着笑容。一个很僵硬的笑容,藏不住内心的痛。
这个笑容,相信我会记得很久。是一个被迫放弃理想的年轻人所硬挤出来的笑容。
有人不得不放弃,竟然却有人自动放弃。有时真令人想不通。
2 comment
04 June 2006
天灰……
6月4日,天空很灰,一整天都暗暗的。
心也是这样。11年来,每年这天,都是这样。
那一年,英强凌晨被派到Ford Road站岗,因为天亮以后将举行一场半马拉松赛,他当road marshal。时间真的还很早,真不知道这么早就规定得报到,意义何在?
他紧守岗位,站在马路的分界堤上。
老天和他开了个玩笑。
一辆逃避警车追捕的电单车失控冲上分界堤,他的生命就此结束。
还记得,消息天亮后传开来,我们一班朋友都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时不满19岁,朋友的逝世强烈摇晃了世界,一切突然失焦。我和他虽然算不上最好的朋友,但中学认识四年,一起在乐队里为了理想奋斗努力,那种革命情感永远难忘。
听另一个朋友说,他的骨灰里有一朵朵舍利花。信佛的人都说,不得道的人,骨灰不会这样。
他绝对是一个好人,与世无争,乐于助人。老天却如此不公平。
又是6月4日了,心又不自主回到11年前的那个早晨,又坠入深渊。
你在那里,过得还好吗?希望你愉快,你应该得到。
我感冒了,全身在痛。你要祝我早点康复啊……
(谢谢jiuihukia的学生Nana Boitran提供照片)
4 comment
02 June 2006
满天星星……
昨天晚上拨了一通电话到台北去,电话的另一端是有名的星座专家薇薇安老师。(Opps,她说不喜欢人家称她老师。)
在电视上见过她无数遍,还真有点期待。她是不是就像电视节目中这么开朗,说话说得那么快呢?
果然真是!谈得兴起,简直就是发射连珠炮,我的手得不停挥动笔杆,还真担心笔的速度追不上一张我看不见的嘴巴!
听了薇薇安谈她接触星座的过程、进入演艺圈的过程,还有因为从事星座工作而获得的启示,发觉她还真是一个蛮传奇的女子,背后的故事还真有趣。
电话上谈了将近一个小时,请她猜猜我是什么星座?才刚问出口,答案就来了。一说就中!很佩服很佩服。
这篇小东西写到一半,电脑打字突然出问题,得关闭browser,再重开browser继续写。很惊讶,早上不到9点,就有《我报》的支持者看了我“半生熟”的星座小故事,还留言说希望《我报》会访问薇薇安。
这是当然的。薇薇安受《我报》和世界书展之邀到新加坡来和读者交流,《我报》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所以我昨晚才会拨电话到台北去。也当然的,不会只是这样而已,还有其他有趣的、你感兴趣的东西。就请大家继续留意《我报》哦。
薇薇安明天会在Suntec举行讲座,由1003的安娜主持。我想一定很精彩,两张名嘴聚一堂,相信肯定能挑动耳朵。有兴趣就快点报名(当然需要报名费)。怎么报名?快去翻翻《我报》。Hee……
2 comment
01 June 2006
清早起床……
天都还没有亮,就有一个因为背痛而无法入眠的男人传手机简讯来:“Good morning, and don't be late!”
平时或许会看了就倒头就睡,但今早绝对不可以!因为我们一伙人早上8点都得在莱佛士坊集合开生日会!哎呀,其实是分发《我报》给匆匆忙忙赶着上班的白领丽人和帅哥们。
现场很热闹,有舞台、有1003和WKRZ的广播明星帮忙造势,脚穿roller skates的年轻美眉在人群中自由穿梭,把手上的免费华文报递给每一个人。
真的是很热闹。另一份免费报特别出动了很多人去派报,好像是担心风头被人抢走一样。有公众反映说,好像是在对杠开战。我们是蓝色报头,对方是红色报头。
确实有点像。蓝红大作战!还好不是East Timor的流血冲突。
当然要加入战局啦!我们一班同事赶紧拿起一叠叠报纸,分发给看到的每一个人。
看得出一些较年轻的同事在这方面真的没有什么经验,被动了一点,没有主动出击。或许是他们以前少做义工,没有拿过小铁桶在街边要求路人捐款。(哈哈,开玩笑的啦)
只要面带微笑,说声“早安”,然后把握报纸的手伸出去,大多数人就会礼貌地回应,拿一份报纸。看到对方拿走报纸,感觉很棒,也让人更有冲劲,再接再厉把报纸都送出去。
结果,报纸很快就分完了,比想象中快实在很多。一些人还埋怨怎么没有报纸了。我们能做的,也只有道歉,请他们明天趁早。
分完报纸,大家还是很high,围在草地上的大大大大大大模型报纸旁拍照。一点要把这一刻记录下来,因为这难得的瞬间眨眼即消失,是好照片的最佳元素。
www.flickr.com/photos/mypaper
付出的心血,换来的是读者的微笑。那种兴奋、感动、欣喜、满足,永远烙印在心。或许我们的心已经是最好的照相机了。(向天祈祷,我以后千万别得痴呆症啊!!!)
忙完了,有些人去吃早餐,有人回家小小休息一会儿。无论如何,中午之前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创刊号成功,代表大家得继续努力,不能让读者失望。
你今天拿到《我报》了吗?要是拿了,感谢你的支持。今天没能拿到?不要紧,以后天天支持,我同样感激。
记得哦!别忘记你和《我报》的约定哦!
(谢谢发sms给我们的读者。谢谢你们的赞赏,也谢谢你们的指教及意见,我们一定加以研究。别忘了多交流哦!)
0 comment